|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血压持续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属于轻度高血压,多数情况下需警惕但无须过度恐慌。长期未控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家族高血压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氢氯噻嗪等药物控制。
2、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或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需减少钠盐摄入并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
3、肥胖:体重指数超过标准值会加重心脏负荷,可通过低脂饮食和热量控制减轻体重,伴随头晕症状时需排查代谢综合征。
4、慢性肾病:肾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通常伴随夜尿增多或水肿,需完善尿常规检查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饮食中增加芹菜、深海鱼、燕麦及黑木耳等有助于调节血压的食物,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体位变化。
脓毒败血症可通过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治疗。脓毒败血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创伤、慢性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
1、液体复苏早期快速补液可改善组织灌注,常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需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速度。
2、抗生素治疗在获取血培养后立即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3、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者,需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维持平均动脉压。
4、器官功能支持根据受累器官选择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支持手段,必要时进行外科感染灶清除。
脓毒败血症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