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感染艾滋病毒后出现的皮疹通常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损,可能伴有瘙痒或脱屑,主要分布于躯干、面部及四肢。皮疹特点与免疫系统受损程度相关,常见于急性感染期或艾滋病期。
1、急性期皮疹急性HIV感染后2-4周出现的斑疹或丘疹,多呈粉红色,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类流感症状,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激活有关。
2、脂溢性皮炎HIV感染者常见的慢性皮疹,表现为头皮、面部油腻性鳞屑红斑,与CD4+T细胞减少导致的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相关。
3、药疹反应抗病毒治疗药物如奈韦拉平、阿巴卡韦可能引发麻疹样药疹,表现为对称性红色斑丘疹,多出现在用药后1-2周内。
4、机会感染皮疹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合并带状疱疹、隐球菌皮炎等感染性皮疹,表现为群集水疱或溃疡性皮损,提示CD4计数低于200个/μL。
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HIV高危暴露史者应及时进行抗体检测,确诊感染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搔抓皮损并保持皮肤清洁。
查梅毒和艾滋病应挂皮肤性病科或感染科,这两种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皮肤性病科可针对性处理梅毒相关皮肤病变,感染科则擅长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综合管理。
1、皮肤性病科梅毒早期表现为硬下疳、皮疹等皮肤黏膜损害,皮肤性病科可进行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及皮损处理,若合并HIV感染需转诊感染科。
2、感染科艾滋病属于慢性病毒感染,感染科可完成HIV抗体筛查、病毒载量监测及抗病毒治疗,若出现梅毒共感染需联合皮肤性病科会诊。
3、检验流程两病筛查均需抽血检测,梅毒需结合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体试验,艾滋病需进行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部分医院设有专门筛查门诊。
4、注意事项高危行为后存在窗口期,梅毒检测需暴露后4周进行,艾滋病检测建议暴露后2-6周复查,急诊科可处理职业暴露后的阻断用药。
检查前无须空腹,但需如实告知医生高危行为史,三甲医院通常可一站式完成两项检测,若结果阳性应遵医嘱定期随访并通知密切接触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