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艾滋病感染后体重下降通常出现在发病期,一般感染后2-10年可能出现明显消瘦,实际时间受到免疫状态、病毒载量、营养摄入、机会性感染等因素影响。
1、免疫状态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易出现消耗综合征,需通过抗病毒治疗重建免疫功能,可遵医嘱使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药物。
2、病毒载量未控制的高病毒载量加速代谢异常,规范抗病毒治疗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可改善营养状况,常用药物包含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雷特格韦。
3、营养摄入慢性腹泻或口腔病变导致进食障碍时需调整饮食,建议高蛋白流质饮食配合营养补充剂,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4、机会性感染合并结核病或隐孢子虫感染会加重消耗,需针对性使用异烟肼、硝唑尼特等药物治疗原发感染。
艾滋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当进行抗阻运动,出现持续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婴儿感染艾滋病的生存期一般为2-3年,实际时间受到感染途径、病毒载量、治疗时机、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的婴儿病情进展较快,若分娩时暴露于母体血液或母乳喂养,病毒载量较高可能加速疾病进展。
2、病毒载量:出生时病毒载量超过10万拷贝/毫升的婴儿,免疫系统受损更严重,未治疗情况下生存期可能缩短至1年内。
3、治疗时机:出生后6周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规范治疗下部分患儿可存活至青少年期。
4、营养状况:合并严重营养不良会加重免疫功能缺陷,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并及时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建议确诊后立即开始联合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注意避免机会性感染,保证充足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