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癌症作为复杂疾病目前尚未被完全攻克,但医学界已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未来10-20年部分癌种可能实现临床治愈。
1、靶向药物突破针对EGFR、ALK等基因突变的肺癌靶向药已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阿来替尼等使部分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2、免疫治疗进展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等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在黑色素瘤等癌种中实现5年生存率大幅提升。
3、早筛技术革新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可实现肝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结合人工智能影像识别使早期发现率提高。
4、多学科协同质子重离子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显著提升局部控制率,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中治愈率超过40%。
保持规律体检、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确诊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范化综合治疗。
穿刺活检是诊断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非唯一确诊依据。肿瘤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学分析、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诊断价值穿刺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存在假阴性可能,需重复取样或联合其他检查。
2、辅助检查增强CT或核磁共振能明确肿瘤位置与侵犯范围,PET-CT可评估全身转移情况,这些影像学结果需与穿刺结果相互印证。
3、病理分型穿刺标本经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可确定肿瘤性质与分子分型,但微小病灶可能漏检,必要时需手术切除后完整病理评估。
4、临床评估医生会综合患者症状体征、肿瘤标志物变化及治疗反应进行动态判断,某些血液系统肿瘤需骨髓穿刺辅助诊断。
建议穿刺前后保持正常饮食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病理报告需由专科医生结合临床全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