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项目,用于评估肝脏代谢、合成及解毒功能。
1、转氨酶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胆红素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及梗阻性黄疸,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系统疾病。
3、蛋白检测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体现肝脏合成功能,慢性肝病可能导致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出现白球比例倒置现象。
4、其他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异常提示胆汁淤积可能,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常与肝功能储备不足相关。
体检前3天应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空腹8小时以上采血可减少结果误差,异常结果需专科复诊进一步排查病因。
肝胆胰肿瘤发现多为晚期可能与器官位置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有效筛查手段、疾病进展迅速等因素有关。
1、位置隐匿:肝胆胰器官位于腹腔深处,常规体检难以触及,肿瘤生长初期不易被影像学检查发现。
2、症状隐匿:早期仅表现为食欲减退、轻微腹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认为胃肠疾病而延误就诊。
3、筛查局限:目前缺乏针对普通人群的高效筛查方法,肿瘤标志物特异性不足,影像学检查成本较高难以普及。
4、进展迅速:肝胆胰肿瘤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部分类型可在数月内从早期发展到晚期,发现时多已发生转移。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腹部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出现持续消瘦、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