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夏天正常体温一般在36.1℃至37.2℃之间,实际体温可能受到环境温度、测量方式、活动状态、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环境温度: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体表温度短暂升高0.3℃-0.5℃,但核心体温通常维持稳定。
2、测量方式:腋温正常值较口温低0.2℃-0.4℃,耳温枪测量结果可能比水银体温计高0.1℃-0.3℃。
3、活动状态:剧烈运动后体温可能暂时上升1℃左右,静息30分钟后可恢复正常。
4、个体差异:儿童基础体温通常比成人高0.3℃-0.5℃,老年人基础体温可能偏低0.2℃-0.3℃。
建议选择早晨安静状态下测量腋温,避免在日晒或运动后立即测温,持续超过37.5℃需警惕发热可能。
痛风急性发作首选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三类,具体可选用秋水仙碱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泼尼松片等。
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痛风急性期传统一线药物,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减轻关节炎症,常见剂型为片剂。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
2、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能快速缓解疼痛和肿胀,剂型包括缓释片、栓剂等。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必要时需联用质子泵抑制剂。
3、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短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多关节受累或禁忌前两类药物者,剂型包括片剂、注射剂。需注意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4、生物制剂IL-1受体拮抗剂如卡那单抗用于难治性痛风,需皮下注射。因价格昂贵且需严格评估适应症,通常不作为首选。
急性期应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发作关节需制动休息。所有药物均须在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