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2级胶质瘤术后存在复发可能,但并非绝对。复发概率主要与肿瘤分子病理特征、手术切除范围、术后辅助治疗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
1、分子病理特征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的2级胶质瘤预后较好,复发风险相对较低;而TERT启动子突变或CDKN2A/B缺失可能增加复发概率。
2、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全切除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部分切除者,但部分功能区肿瘤难以实现全切,需结合术中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技术。
3、术后辅助治疗高危患者建议放疗联合PCV或替莫唑胺化疗,可延缓复发时间。低危患者可暂观察,但需定期进行MRI随访监测。
4、个体差异因素年龄小于40岁、KPS评分高、癫痫起病的患者预后较好。术后规律作息、避免电离辐射暴露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建议术后每3-6个月复查头颅MRI,保持均衡饮食并适度运动,出现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需及时就诊。
胃癌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高盐饮食、胃部慢性疾病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慢性胃炎甚至癌变。建议通过碳13呼气试验检测,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
2. 高盐饮食刺激长期摄入腌制品、熏制食品等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日常需控制每日盐分摄入量低于5克,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
3. 慢性胃部病变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慢性疾病可能伴随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使用胃复春、摩罗丹等中成药调理。
4. 遗传易感因素约10%胃癌患者存在CDH1基因突变等遗传背景。直系亲属患病者建议40岁起每1-2年进行胃镜筛查。
保持规律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可降低胃癌风险,出现持续上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