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浸润性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其严重程度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个体差异有关,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肿瘤处于Ⅰ期或Ⅱ期时,病灶局限于乳腺或局部淋巴结转移较少,通过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五年生存率较高。此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较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HER2阳性患者可靶向药物控制。术后定期复查乳腺超声、钼靶及肿瘤标志物监测,配合适度运动与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
若进展至Ⅲ期或Ⅳ期,肿瘤可能侵犯胸壁皮肤或发生远处转移,需根据转移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骨转移常采用双膦酸盐联合镇痛治疗,肺转移需结合局部放疗与全身化疗,肝转移可能需介入栓塞术。晚期患者需关注癌痛管理、营养支持及心理疏导,靶向药物如帕妥珠单抗、CDK4/6抑制剂可延长生存期,但需警惕骨髓抑制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与钼靶筛查,高危人群可缩短检查间隔。发现乳房无痛性肿块、乳头溢血或皮肤橘皮样改变时,应立即就诊。治疗期间保持均衡营养,优先选择优质蛋白与深色蔬菜,避免含雌激素保健品。术后康复期进行上肢淋巴水肿预防训练,必要时穿戴压力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