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左束支起搏器的害处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左束支起搏器的害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左束支起搏器可能带来传导系统损伤、心律失常风险增加、起搏器综合征等潜在问题。左束支起搏是一种生理性起搏技术,通过直接刺激心脏传导系统改善心功能,但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存在特定并发症风险。

左束支起搏需精准定位电极位置,术中可能损伤希氏束或左束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加重。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心悸、头晕等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与心室收缩不同步或房室失协调有关。电极长期刺激可能引发局部心肌纤维化,影响起搏阈值稳定性,少数情况下需调整电极位置。该技术对术者经验依赖性强,操作不当可能增加心脏穿孔、电极脱位等机械性并发症概率。

术后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对于基础存在心肌病变的患者,异常电活动可能被起搏刺激诱发。起搏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心室过度刺激,引发心功能恶化。电极植入后可能干扰原有传导通路,少数患者出现矛盾性心率减慢。长期随访中需警惕电极磨损或绝缘层破裂导致的起搏失效。

术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起搏器程控,监测起搏比例及心室同步性。避免剧烈胸壁撞击运动,减少电极移位风险。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助于降低心脏负荷。严格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相关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后脑勺长了一个硬包是怎么回事

后脑勺长了一个硬包可能由头皮毛囊炎、脂肪瘤、皮脂腺囊肿、外伤血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热敷、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毛囊炎:头皮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保持头皮清洁,避免用手抓挠,可使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每日涂抹2-3次,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如头孢氨苄胶囊500mg每日3次。 2、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通常无痛且可移动。较小的脂肪瘤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若体积较大或影响外观,可通过手术切除,如激光切除术或传统外科切除术。 3、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由皮脂腺导管堵塞引起,常伴有局部肿胀和轻微压痛。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可使用热敷促进囊肿消退;若囊肿感染或反复发作,可通过手术如囊肿切除术进行治疗。 4、外伤血肿:后脑勺受到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局部血肿,表现为硬包伴疼痛。初期可冷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若血肿较大或持续不消,需就医排除颅内损伤,必要时进行血肿清除术。 5、淋巴结肿大:后脑勺淋巴结肿大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免疫性疾病有关,常伴有触痛。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感染引起的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3次;若肿大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可能。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头皮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发产品,定期按摩头皮有助于预防硬包的形成。若硬包持续增大或伴有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