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风湿免疫科

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哪些项目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查哪些项目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吴东海
吴东海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需要检查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补体水平、血沉与C反应蛋白、特定器官功能检测等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类型、评估活动度及器官受累情况。

1、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谱是筛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重要指标,包括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十余种亚型。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系统性免疫异常,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现低滴度阳性,高滴度阳性更具诊断意义。检查时需抽取静脉血,无须特殊准备。

2、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约70%-80%。该抗体也可出现在干燥综合征、慢性感染等疾病中。IgM型类风湿因子检测最常用,高滴度与关节破坏程度相关。检查结果需结合关节超声或X线等影像学评估,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诊断。

3、补体水平

补体C3、C4水平检测可反映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补体消耗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持续低补体血症提示疾病控制不佳,可能伴随肾脏损害。部分遗传性补体缺陷患者也可表现为补体水平降低,需结合基因检测鉴别。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结果。

4、血沉与C反应蛋白

血沉和C反应蛋白是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可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度。血沉增快多见于风湿性多肌痛、巨细胞动脉炎等疾病,C反应蛋白在感染时升高更显著。两项指标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但受贫血、年龄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特定器官功能检测

根据受累器官选择针对性检查,如甲状腺抗体检测用于桥本甲状腺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用于血管炎,抗线粒体抗体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器官特异性检查常需联合超声、CT等影像学评估结构损伤。部分项目需空腹采血或特殊样本处理,检查前应遵医嘱准备。

建议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完善检查前避免擅自停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日常需注意记录症状变化,避免过度日晒、感染等诱发因素,保持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复查监测指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通过规范管理可获得良好预后。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强直性脊柱炎的比例是多少?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概率约为0.1%-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好发于15-40岁人群。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该病在不同地区的患病概率存在差异,整体人群患病概率在0.1%-0.5%之间波动。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阶段,15-40岁为高发期,其中20-30岁达到峰值。性别差异显著,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的2-3倍,且男性患者病情进展往往更为迅速。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者患病概率显著增高。环境因素如肠道感染、吸烟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早期症状常表现为下腰部晨僵、夜间疼痛,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脊柱强直、胸廓活动受限等典型表现。

建议保持规律适度的运动锻炼,如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避免高枕,可减轻脊柱变形风险。饮食上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出现持续性腰背疼痛或晨僵症状时,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