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除草剂接触皮肤中毒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并尽快就医。除草剂中毒可能由有机磷类、百草枯类等成分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灼烧感、红肿、水疱等症状。
1、清水冲洗
皮肤接触除草剂后,第一时间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减少化学物质残留。避免使用热水或用力搓洗,防止毒素扩散。若接触面积较大或出现溃烂,冲洗后需用干净纱布覆盖保护创面。
2、衣物处理
立即脱除被污染的衣物,避免二次接触。处理时戴手套将衣物密封丢弃,防止残留药剂挥发。若除草剂溅入眼睛,需撑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10分钟。
3、中和处理
针对酸性除草剂可用肥皂水弱碱冲洗,碱性除草剂可用稀释醋液中和。但百草枯等剧毒除草剂禁用中和剂,仅能用清水冲洗。不确定成分时建议咨询农药包装说明或中毒控制中心。
4、药物干预
医生可能根据中毒类型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对抗有机磷中毒,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缓解百草枯损伤,或注射硫代硫酸钠解毒剂。皮肤溃烂处需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
5、血液净化
重度中毒者需进行血液灌流或血浆置换清除毒素,特别是百草枯中毒6小时内干预效果较好。同时需监测肝肾功能,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接触除草剂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康复期避免阳光直射受损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从事农药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工作后彻底清洁皮肤。家庭存放除草剂须置于儿童无法触及的阴凉处,废弃包装应按有害垃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