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 生活急救

高锰酸钾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高锰酸钾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婷婷
李婷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高锰酸钾中毒可能由误服高浓度溶液、皮肤黏膜接触、吸入粉尘、医疗操作失误、职业暴露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口腔灼痛、呕吐、呼吸困难、黏膜腐蚀等症状。高锰酸钾中毒可通过催吐洗胃、使用解毒剂、支持治疗、皮肤冲洗、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

1、误服高浓度溶液

误服高锰酸钾溶液是常见原因,尤其儿童可能因好奇误食存放不当的紫色晶体或溶液。高锰酸钾强氧化性会腐蚀消化道黏膜,引发剧烈腹痛、呕血。需立即用清水或维生素C溶液漱口,禁止催吐以防穿孔,尽快就医进行胃管洗胃。临床常用硫代硫酸钠注射液中和毒性,配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保护胃肠黏膜。

2、皮肤黏膜接触

配制高锰酸钾溶液时未稀释直接接触皮肤,或坐浴浓度过高会导致化学烧伤。表现为接触部位棕黑色染色、疼痛性溃疡。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严重时用5%亚硫酸氢钠溶液湿敷。接触眼部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皮肤破损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3、吸入粉尘

研磨高锰酸钾晶体时吸入粉尘可能损伤呼吸道,出现咳嗽、喉头水肿等刺激症状。职业暴露人群需佩戴N95口罩,发生吸入后转移至通风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炎症。长期接触可能引发支气管炎,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4、医疗操作失误

妇科冲洗或伤口消毒时使用未充分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会导致会阴部黏膜坏死。正确配制应为1:5000浓度(0.02%),呈现淡粉色。发生灼伤后需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疼痛明显时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合并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炎。

5、职业暴露

化工生产或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高锰酸钾粉末,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导致慢性中毒。表现为指甲褐变、神经系统症状。需严格穿戴防护装备,工作后彻底清洁。出现震颤等锰中毒症状时,需使用依地酸钙钠注射液进行驱锰治疗。

预防高锰酸钾中毒需妥善存放药品避免儿童接触,使用前严格按说明书稀释。接触后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误服者尽快送医。日常避免用高锰酸钾溶液长期坐浴,配制时佩戴手套口罩。出现黏膜溃疡需保持创面清洁,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促进愈合,两周内进食温凉流质饮食减少消化道刺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脏破裂的处理原则

脾脏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紧急止血、手术修复或切除、术后监测及并发症预防。

脾脏破裂多由外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或暴力撞击,也可能因脾脏肿大疾病自发破裂。患者常表现为左上腹剧痛、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急诊处理首要目标是稳定生命体征,通过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低血容量,同时影像学检查明确破裂程度。对于轻度包膜下血肿或浅表裂伤,可尝试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及腹部超声。但多数情况下需手术干预,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术中优先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异体输血需求。术后重点监测腹腔感染、血栓形成及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风险,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脾脏破裂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终身警惕发热等感染征象。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纠正贫血。术后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接触性运动,6个月后经评估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脾切除患者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就医时主动告知脾脏缺失状态。家属应学会识别腹痛加剧、高热寒战等紧急情况,及时送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