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脾阴虚与脾阳虚是中医脾虚证的不同证型,主要区别在于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燥、潮热盗汗,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大便溏泄。
1、病因差异脾阴虚多因久病耗伤阴液或过食辛辣所致,脾阳虚常由长期饮食生冷或年老体弱引起。
2、症状表现脾阴虚可见舌红少苔、五心烦热,脾阳虚多伴舌淡胖有齿痕、腹部冷痛。
3、治疗原则脾阴虚需滋阴健脾,可用参苓白术散;脾阳虚宜温补脾阳,可选附子理中丸。
4、饮食调理脾阴虚适合银耳、百合等甘凉之品,脾阳虚推荐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
两种证型可能相互转化,具体辨证需由中医师通过脉象、舌诊综合判断,不建议自行用药。
胃里翻江倒海还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梗阻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补充电解质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尿量变化。
3、药物治疗多潘立酮可促进胃排空,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就医检查若呕吐物带血或持续24小时不缓解,可能需胃镜排除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器质性疾病。
呕吐期间保持侧卧防误吸,恢复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胃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