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口腔科

手足口病需要打针吗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需要打针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奇英
刘奇英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是肠道类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者丘疱疹样的一个出疹性的传染性疾病。大多数的手足口病都是普通型,那么一般情况下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同时局部喷一些治疗嗓子不舒服的药物就可以的,一般是不需要打针输液的。但是对于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这个不但要打针,而且还是需要住院治疗的。因为重症的手足口病可以有颅内压的增高,有循环呼吸的衰竭,这些重症的表现。所以,如果是普通的,可以给孩子服用药物对症处理就行了,对于重症的要住院治疗。当然有的手足口病,比如说普通型的合并了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也是也要打针输液的,主要是看孩子的具体病情来定。(请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用药,不可盲目用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儿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骨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以及异常活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以及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受伤部位明显压痛、皮下淤血、关节功能丧失等症状。

1、局部疼痛

骨折后患处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尤其在触碰或移动时加剧。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而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触碰受伤部位。疼痛程度与骨折类型相关,例如青枝骨折疼痛较轻,而完全性骨折疼痛剧烈。家长需观察孩子对疼痛的反应,避免强行活动患肢。

2、肿胀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和炎性渗出,通常在伤后1-2小时出现明显肿胀。肿胀范围可帮助判断骨折严重程度,若肿胀迅速蔓延至远端肢体,可能提示血管神经损伤。家长可用冰袋冷敷减轻肿胀,但禁止热敷或按摩。

3、活动受限

骨折肢体会出现保护性肌痉挛,导致主动和被动活动障碍。上肢骨折时患儿常拒绝抬手或抓握物品,下肢骨折则表现为跛行或无法负重。若锁骨骨折,患儿可能采取头偏向患侧、用健侧手托住患侧肘部的特殊体位。家长需固定患肢后及时就医。

4、畸形

完全性骨折可能导致肢体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如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银叉样"畸形。但儿童青枝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弯曲而无明显畸形。发现肢体外形异常时,家长不可自行复位,需用夹板或硬纸板临时固定后送医。

5、异常活动

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例如前臂骨干骨折时可能出现反常的横向摆动。但检查异常活动可能造成二次损伤,须由专业医师操作。若发现肢体存在异常活动度,家长应立即制动患肢并避免移动骨折端。

小儿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或剧烈运动,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恢复期遵医嘱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需及时复诊。儿童骨骼愈合能力强,多数骨折经规范治疗后可完全恢复功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