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消化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药物性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内镜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支持等方式治疗。

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症状。治疗时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胶体果胶铋胶囊促进溃疡愈合。内镜下止血是急性出血的首选方法。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常表现为突发大量呕血、休克等症状。治疗需紧急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配合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止血。严重出血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3、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胃黏膜病变可能与应激、酒精刺激、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常见呕咖啡样物、黑便等表现。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酸,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出血量大时需内镜下止血治疗。

4、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慢性隐性失血或间歇性黑便,可能与肿瘤侵蚀血管有关。确诊需依靠胃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早期肿瘤,进展期肿瘤需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可使用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5、药物性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治疗需停用相关药物,使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抑酸,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出血严重者需内镜下治疗。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至出血停止,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注意规律饮食,戒烟限酒,避免服用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天天上厕所大便正常吗

天天上厕所大便是正常的排便习惯。排便频率因人而异,主要受饮食结构、运动量、肠道功能、水分摄入等因素影响。

1、饮食结构

高膳食纤维饮食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有助于维持规律排便。

2、运动量

适量运动能加速胃肠蠕动,帮助形成规律排便习惯。久坐不动可能导致排便频率减少。

3、肠道功能

个体肠道蠕动速度存在差异,部分人群肠道蠕动较快,排便频率相对较高。

4、水分摄入

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排便。饮水不足可能导致便秘。

若排便频率突然改变或伴随腹痛、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平时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