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指征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控制不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以及存在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等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要指征,需在发病12小时内进行紧急血运重建,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流,避免心肌坏死范围扩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伴随心电图动态变化或肌钙蛋白升高,提示高危状态,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风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若规范药物治疗后仍频繁发作,或运动负荷试验显示明显缺血,需考虑介入干预改善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主支血管狭窄超过70%时,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因血流受限导致远期心脏事件,需评估介入必要性。此外,心肌核素显像或心脏磁共振等检查证实存在可逆性心肌缺血,且病变适合介入处理时,也符合治疗指征。
冠心病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并控制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日常应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情绪波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