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室性心律过速症状

|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室性心律过速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晕厥或濒死感等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突止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心悸

心悸是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可能伴有心前区不适。心悸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可能与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疾病相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低钾,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硫酸亚铁片改善贫血。严重心悸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或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律。

2、胸闷

胸闷多因快速心率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患者可能描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这种情况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治疗包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扩张血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长期管理需控制血压、血脂,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

3、头晕

头晕源于脑灌注不足,常见于心率超过150次/分时。可能与血容量不足、体位性低血压、颈椎病等共存疾病相关。急性期应平卧休息,监测血压变化。可考虑使用生脉饮口服液改善循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缓解眩晕症状。反复头晕者需排查后循环缺血,必要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4、晕厥

晕厥是严重症状,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发生在心率极快或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时。常见诱因包括长QT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发作时应立即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确诊后可能需要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使用盐酸索他洛尔片进行药物预防。避免驾驶、游泳等高风险活动。

5、濒死感

濒死感是患者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恐惧反应,常伴有大汗、面色苍白。这种情况需要与惊恐发作鉴别,可能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相关。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稳定后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交感兴奋。心理疏导很重要,可配合安神补脑液改善焦虑症状,必要时转诊心理科。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竞技性体育活动。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变化,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随身携带病历卡,注明疾病诊断和用药信息,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出现症状加重或频繁发作时须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慢性贫血怎么治疗中医

慢性贫血的中医治疗主要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补肾益精、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等方式。慢性贫血可能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1、健脾益气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健脾益气是治疗慢性贫血的基础方法。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含有人参、白术、茯苓等药材,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贫血,可配合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治疗期间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补血养心

针对心血不足型贫血,中医采用补血养心法。经典方剂四物汤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补血调经功效。伴有心悸失眠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药材。日常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但需注意体质偏热者不宜过量。

3、补肾益精

肾精亏虚型贫血多见于久病体弱或老年人,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含鹿角胶、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能滋补肾精、促进造血。食疗可选用黑芝麻、核桃等补肾食材,配合适度运动以增强肾气。治疗周期较长,需耐心调理。

4、活血化瘀

气血瘀滞型贫血需配合活血化瘀治疗,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含桃仁、红花等活血药材。此类患者多见舌质紫暗、月经血块等症状,治疗期间应避免久坐不动,可进行适度散步促进气血运行。女性患者需注意月经期调整用药,防止出血过多。

5、调理脾胃

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导致贫血。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能健脾和胃、促进运化。饮食上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等。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思虑伤脾。对于长期食欲不振者,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

中医治疗慢性贫血强调辨证施治,需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调整方案。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睡眠。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必要时结合西医治疗。中药调理周期通常较长,患者需遵医嘱坚持用药,定期复诊调整方剂。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