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腰部扭伤怎么治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腰部扭伤怎么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腰部扭伤可通过卧床休息、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腰部扭伤通常由肌肉拉伤、韧带损伤、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紊乱、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1-3天,选择硬板床平卧,避免腰部受力。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使用腰围支撑保护。卧床时保持膝关节屈曲,可在膝下垫软枕减轻腰部压力。

2、冷敷热敷

损伤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使用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48小时后改用热敷,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冷热交替敷法对慢性期疼痛改善更明显。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贴剂、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适用于急性期炎症控制,肌松剂能缓解肌肉痉挛。外用贴剂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胃肠刺激较小。

4、物理治疗

超声治疗通过高频振动促进组织修复,干扰电疗法可阻断痛觉传导。急性期过后可采用推拿手法调整小关节错位,牵引治疗适用于椎间盘突出患者。物理治疗需由专业康复师操作,每周2-3次。

5、手术治疗

严重韧带断裂需行韧带修补术,椎间盘突出伴神经压迫可考虑椎间孔镜手术。术后需佩戴支具8-12周,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手术适应证包括持续神经症状、保守治疗无效及结构严重损伤。

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屈膝姿势减轻腰椎压力。日常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锻炼,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康复。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超重者需控制体重。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复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踝骨骨折后多久能下地走路

踝骨骨折后一般需要6-8周才能尝试下地走路,具体时间与骨折严重程度、愈合情况等因素有关。

踝骨骨折后下地走路的时间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和愈合进程。单纯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常6周后可逐渐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初期需借助拐杖或支具保护。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韧带损伤时,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8-12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内固定失效或畸形愈合。X线复查显示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是允许负重的关键指征。康复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20%体重负重开始,每周增加10%-20%负荷量。物理治疗师指导下的平衡训练和踝关节活动度练习能帮助恢复行走功能。

踝骨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高钙饮食,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骼愈合的不良习惯。卧床期间应进行直腿抬高和足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使用轮椅或拐杖移动时注意防滑,坐位时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活动需立即就医。后期可逐步增加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完全恢复跑跳等剧烈活动通常需要3-6个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