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支气管镜检查前通常需要完成禁食禁水、药物调整、心理准备、携带检查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准备事项。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诊断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有助于提高检查安全性和准确性。
1. 禁食禁水
检查前6-8小时需严格禁食固体食物,检查前2小时禁水。空腹状态可避免检查过程中胃内容物反流导致误吸,全麻患者更需严格遵守。糖尿病患者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降糖方案,避免低血糖发生。检查当日早晨可用少量清水漱口,但不可吞咽。
2. 药物调整
长期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者需提前5-7天遵医嘱调整用药。高血压患者检查当日可用少量水服用降压药,但利尿剂需暂停。哮喘患者可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备用。检查前需向医生详细说明当前用药情况,包括中成药及保健品。
3. 心理准备
了解检查流程可缓解紧张情绪,医护人员会提前说明麻醉方式、可能的不适感及配合要点。局部麻醉时会有咽喉异物感但可正常呼吸,全麻则会进入睡眠状态。练习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检查配合。可提前准备纸巾应对检查后的少量咯血或流涎。
4. 携带资料
需携带近期胸部CT片、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检查报告。既往有肺部手术史者需提供手术记录,过敏体质者需注明过敏药物。准备宽松开襟上衣方便检查,取下活动假牙和首饰。建议家属陪同以便术后护送,全麻患者当日禁止自驾车返家。
5. 签署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说明检查目的、风险及替代方案,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见风险包括咽喉不适、少量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概率极低。检查后需观察30分钟确认无异常方可离开,2小时内仍须禁食禁水,之后从温凉流质饮食开始逐步恢复。
检查前1周应避免吸烟饮酒,保持口腔清洁。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声音嘶哑或咳嗽,可含服西瓜霜含片缓解。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出现持续胸痛、咯血量多或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合理准备可使检查过程更顺利,检查结果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吃饭呛到气管可通过立即停止进食、弯腰咳嗽、海姆立克急救法、就医处理、调整进食习惯等方式处理。吃饭呛到气管通常由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吞咽功能异常、咽喉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1、立即停止进食
呛到气管后需立刻停止继续进食,避免食物残渣进一步堵塞气道。同时保持冷静,身体前倾以降低气管压力,用纸巾或手帕清理口腔残留食物。若为婴幼儿呛咳,家长需立即将其面部朝下拍打背部。
2、弯腰咳嗽
通过用力咳嗽可帮助清除气管内异物。采取弯腰姿势能增加腹压,咳嗽时用手按压上腹部增强气流冲击力。对于意识清醒的成人,重复进行5-10次深咳嗽,儿童则需家长辅助保持头低臀高位后再拍背。
3、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异物完全阻塞气道的紧急情况。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利用肺部残留气体排出异物。婴幼儿需采用拍背联合胸部按压法,家长需注意冲击力度避免肋骨损伤。该方法对坚果、果冻等固体异物效果显著。
4、就医处理
若自行处理无效或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耳鼻喉科可通过喉镜或支气管镜取出深部异物,严重者需气管切开。对于反复呛咳者,可能需排查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等疾病,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吡拉西坦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5、调整进食习惯
细嚼慢咽可降低呛咳风险,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避免进食时说话大笑,幼儿进食需家长监督切割合适大小。吞咽困难者可选择糊状食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建议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必要时使用增稠剂调配流食。
日常应注意保持进食环境安静,进食后保持坐姿30分钟。老年人及儿童建议避免花生、果冻等高危食品,佩戴义齿者需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反复发生呛咳或伴随发热、胸痛时,需排查肺炎、气管炎等并发症,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吞咽功能异常者可在康复科指导下进行舌肌训练和冷刺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