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心脏衰竭是什么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衰竭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心脏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心脏衰竭可能由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器械植入、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是心脏衰竭最常见原因。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控制血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心肌供血,严重者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2、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增加心脏后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劳累性心悸,后期出现肺淤血、下肢水肿。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降压,配合低盐饮食和体重管理。

3、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力下降,患者易疲劳、腹胀、颈静脉怒张。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延缓心室重构,终末期需心脏移植。

4、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变增加心脏做功,引发肺循环淤血和心排量减少。特征性症状包括咯血、端坐呼吸,听诊可闻及杂音。轻中度病变可用呋塞米片减轻水肿,严重者需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5、心律失常

持续性房颤或室性心动过速降低心脏射血效率,常见心悸、黑朦甚至晕厥。需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控制心律,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预防猝死,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心脏衰竭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腌制食品。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出现夜间不能平卧、下肢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就诊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用药基础上,建议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咳嗽发高烧怎么办

孩子咳嗽发高烧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疾病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

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孩子颈部、腋窝等部位,避免酒精或冰敷。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配合退热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2、补液护理

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孩子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观察排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3、药物干预

体温持续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咳嗽剧烈时可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禁止自行使用镇咳药。

4、就医指征

若发热超过3天、出现呼吸急促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排除细菌性肺炎等严重感染。

患病期间建议清淡饮食,可食用雪梨粥、百合羹等润肺食物,避免剧烈活动。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咳嗽时帮助孩子拍背排痰。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