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血吸虫病的皮肤症状主要包括尾蚴性皮炎和慢性皮肤损害,多由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或虫卵沉积引发。皮肤表现主要有局部瘙痒性丘疹、荨麻疹样皮疹、色素沉着或皮肤结节等,严重者可出现溃疡或继发感染。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引起的寄生虫病,需通过病原学检查确诊。
1、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是血吸虫尾蚴穿透皮肤时引发的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疫水后数小时内出现针尖大小红色丘疹,伴剧烈瘙痒。好发于下肢等接触部位,可能伴随灼热感或刺痛。治疗需避免搔抓,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若继发细菌感染,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局部抗炎。
2、荨麻疹样皮疹
急性血吸虫病期可能出现泛发性荨麻疹样皮疹,与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有关。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时起时消,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控制过敏反应,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调节免疫。需注意与食物或药物过敏鉴别,血吸虫性荨麻疹常伴随发热、肝区疼痛等全身症状。
3、皮肤色素沉着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虫卵沉积导致真皮内黑色素增多,常见于小腿前侧,呈网状灰褐色斑片。可能与局部炎症刺激酪氨酸酶活性增高有关。通常无须特殊治疗,重点需针对血吸虫病本身使用吡喹酮片杀虫。合并肝纤维化时,皮肤色素沉着可能加重,需联合水飞蓟宾胶囊保肝治疗。
4、皮肤肉芽肿
虫卵在皮肤组织沉积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皮下硬结,直径数毫米至厘米不等,表面皮肤可能增厚或脱屑。常见于会阴部或腹部,活检可见虫卵钙化灶。治疗需规范使用吡喹酮片杀虫,局部肉芽肿较大时可考虑曲安奈德注射液病灶内注射。避免自行挤压以防感染。
5、继发皮肤溃疡
重度感染患者可能因虫卵栓塞导致皮肤缺血坏死,形成边界清楚的溃疡,基底有黄色坏死物,好发于下肢。需清创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联合阿苯达唑片加强杀虫。溃疡久治不愈需排查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行病理检查排除癌变。
血吸虫病皮肤护理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接触疫水。日常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瘙痒时可用冷敷替代抓挠。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帮助组织修复,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吡喹酮疗程,治疗后3-6个月复查粪便虫卵。疫区居民接触河水后出现不明原因皮疹需及时排查血吸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