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小孩得胆囊炎可能与胆道畸形、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胆石症、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胆囊炎通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胆道畸形
先天性胆道畸形如胆总管囊肿、胆管闭锁等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增加胆囊炎发生概率。患儿可能出现间歇性腹痛、皮肤黄染等症状。需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轻度畸形可尝试熊去氧胆酸片等利胆药物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胆肠吻合术等手术矫正。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病原体经血液或肠道逆行感染胆囊,常见于免疫力低下儿童。患儿除腹痛外多伴有高热寒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可配合双歧杆菌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
3、寄生虫感染
蛔虫钻入胆道引发胆道梗阻和炎症,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时易发。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蛔虫,粪便检查可见虫卵。治疗需口服阿苯达唑颗粒驱虫,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严重者需内镜取虫。
4、胆石症
肥胖、溶血性贫血等患儿易形成胆色素结石堵塞胆管,表现为进食油腻后疼痛加剧。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大小,小颗粒结石可尝试鹅去氧胆酸胶囊溶石,较大结石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家长需注意控制孩子高脂肪饮食。
5、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代谢疾病可增加胆囊炎风险,此类患儿多伴有黄色瘤或早发动脉硬化表现。需长期服用考来烯胺散剂降低胆固醇,定期监测血脂和胆囊超声。建议家长对患儿兄弟姐妹进行筛查。
家长应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生食不洁瓜果。急性发作时需禁食并就医,恢复期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定期进行驱虫治疗和体重管理,避免暴饮暴食。若孩子反复出现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超声排除慢性胆囊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