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慢性沟槽型胰腺炎吃什么好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慢性沟槽型胰腺炎吃什么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慢性沟槽型胰腺炎患者可适量吃低脂食物、高蛋白食物、易消化食物、富含维生素食物、低糖食物等,也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并合理用药。

一、食物

1、低脂食物

慢性沟槽型胰腺炎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西蓝花、鸡胸肉、豆腐等。脂肪摄入过多可能加重胰腺负担,低脂饮食有助于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痛腹胀症状。烹调时建议采用蒸煮方式,避免油炸或油煎。

2、高蛋白食物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脱脂牛奶等,有助于修复受损胰腺组织。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分多次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负担。避免食用高脂肪蛋白质如肥肉、全脂乳制品。

3、易消化食物

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条、土豆泥等,可降低胃肠消化压力。这类食物经过充分烹煮后淀粉糊化程度高,能减少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刺激。进食时需细嚼慢咽,每日可分5-6餐少量进食。

4、富含维生素食物

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可补充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这些维生素有助于减轻胰腺氧化应激损伤,但需注意避免高纤维蔬菜如芹菜、竹笋等可能引起腹胀的品种。

5、低糖食物

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主食如燕麦、糙米等,避免精制糖及甜食。慢性胰腺炎可能伴随糖代谢异常,低糖饮食有助于预防继发性糖尿病。可适量食用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等补充果胶和矿物质。

二、药物

1、胰酶肠溶胶囊

胰酶肠溶胶囊含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成分,可替代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适用于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脂肪泻、营养不良等情况。需餐中服用,避免与抑酸剂同服,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

2、奥美拉唑肠溶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为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胰腺的刺激。适用于合并胃食管反流或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的患者。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镁水平,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等。

3、多酶片

多酶片含胰酶及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可改善食物消化吸收。对于轻中度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者,能缓解餐后腹胀、腹泻等症状。宜在进食时服用,肠溶制剂需整片吞服,不可嚼碎。

4、复方消化酶胶囊

复方消化酶胶囊含胰酶、纤维素酶等复合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解。适用于慢性胰腺炎伴明显消化不良者,可提高营养物质吸收率。需避免与过热食物同服,以防酶活性丧失。

5、铝碳酸镁咀嚼片

铝碳酸镁咀嚼片为抗酸剂,可中和胃酸并保护胃黏膜。对于慢性胰腺炎合并胃炎或反流症状者,能缓解上腹灼痛、反酸等不适。建议餐后1-2小时咀嚼服用,长期使用需注意铝蓄积风险。

慢性沟槽型胰腺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酒精摄入。每日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但控制脂肪在20-30克,蛋白质占总热量15%-20%。可记录饮食日记观察食物耐受情况,出现持续腹痛、脂肪泻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复诊。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但需避免腹部受压动作。保持情绪稳定也有助于病情控制,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脂异常是怎么回事

血脂异常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代谢性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血脂异常,通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增高。这类患者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上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并配合低脂饮食。家长需关注儿童期血脂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会升高血脂。这类生理性因素可通过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改善。建议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周食用深海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甘油三酯堆积,表现为腰围增粗、体力下降。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于办公室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周末可进行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运动。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常伴随血脂异常,可能出现黄色瘤、头晕等症状。需先控制原发病,二甲双胍缓释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左甲状腺素钠片能纠正甲减导致的血脂异常。定期检测血糖和甲状腺功能至关重要。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脂代谢,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这种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非诺贝特胶囊等降脂药。服药期间需每月复查血脂,避免联合使用影响代谢的其他药物。

血脂异常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烹饪采用蒸煮方式,避免饮酒。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肥胖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检测血脂四项,已有异常者每3-6个月复查。若出现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