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产后出血抢救流程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产后出血抢救流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熊革
熊革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主任医师
产后出血抢救的核心是快速控制出血,保障母体的生命安全。通常的治疗流程包括:查明出血原因、立即进行紧急处理以及后续观察和支持治疗。
1、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产后出血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出血生产后24小时内多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残留或植入、软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引起。晚期出血可能与子宫感染、胎盘残留或子宫复旧不良有关。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前提。当出血超过500毫升顺产或1000毫升剖宫产时应高度关注并迅速介入。
2、抢救流程第一步:体征监测和原因排查
抢救开始时,需尽快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以及出血量,判断患者体内循环是否稳定。查明原因是后续治疗选择的关键。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子宫收缩无力是最常见原因。通过触诊发现子宫软且增大。此时医生会按压子宫底部促使其收缩。
软产道损伤:检查宫颈、阴道和会阴部是否有撕裂或伤口,及时缝合修复。
胎盘因素:如怀疑胎盘残留,需通过超声检查并行清宫术清理子宫内残留组织。
3、抢救流程第二步:药物和手术治疗
根据病因迅速提供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是催产素缩宫素静脉滴注促进子宫收缩;误用催产素无效时可能选择卡贝缩宫素、麦角新碱等。
手术治疗:如果出血量仍然无法控制,可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严重情况下需要行子宫切除术。
输血与补液:应根据失血量及时为患者补液和输血,避免休克发生。
4、后续处理与观察
抢救成功后,详尽的观察和支持尤为关键,以防止继发性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发生。出血量已缓解后的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包括子宫高度、阴道排恶露情况、生命体征等,以便做出快速应对。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可以大幅降低风险。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医处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子宫内膜1.3厘米多久来月经

子宫内膜厚度1.3厘米并不能准确预测月经的具体时间,这需要结合个人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卵巢功能等多种因素判断。如果月经长期未至或伴随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以明确原因是关键。 1、影响子宫内膜厚度的原因 子宫内膜厚度是月经周期中一种动态变化的结果。1.3厘米的厚度通常出现在排卵后的黄体期,意味着内膜正在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内膜厚度的变化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若激素分泌出现异常,可能导致内膜变化与月经周期脱节。此外,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精神压力、过度运动、药物使用(如避孕药或排卵诱导剂)或某些疾病(如子宫内膜增生症或多囊卵巢综合征)。 2、子宫内膜厚1.3厘米是否正常 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在排卵后逐渐增厚至0.8-1.4厘米,因此1.3厘米的厚度在黄体期属于正常范围。但若月经推迟超过7天伴随内膜持续变厚,有可能提示病理性问题,如子宫内膜增生或激素失衡。当女性长期月经不规律并伴随异常内膜厚度,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如B超测量、激素水平检测,以明确具体情况。 3、月经不来怎么办 如果月经长时间未至,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 - 药物调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黄体酮,有助于帮助内膜脱落并诱发月经来潮。 - 生活习惯调整:确保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压力过大,这些措施有利于内分泌稳定。 - 避免刺激性药物和手术:对于病理性子宫内膜问题,如内膜增生症,可能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甚至宫腔镜手术。 - 检查子宫整体健康:B超和血液激素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潜在疾病。 结合以上内容,子宫内膜厚达到1.3厘米可能提示月经即将来临,但具体时间依然需要综合判断。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若月经推迟超过一周,应及时就医,用科学的方法调理身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