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黄水疮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冬
周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黄水疮可能由皮肤屏障脆弱、卫生习惯不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生素、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 皮肤屏障脆弱

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脂分泌少,易受外界刺激损伤。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婴儿润肤霜,避免使用碱性洗剂。

2. 卫生习惯不良

汗液、尿液浸泡或搔抓行为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家长需保持患儿衣物透气,勤剪指甲,出汗后及时擦干皮肤皱褶处。

3. 细菌感染

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有关,表现为脓疱周围红晕明显。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

4. 免疫因素

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常伴淋巴结肿大。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必要时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

患儿饮食应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选择棉质透气衣物,皮损结痂时防止抓挠。若出现发热或皮损扩散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耳朵有个小孔严重吗

新生儿耳朵有小孔多数情况属于先天性耳前瘘管,通常不严重。可能表现为无症状、局部感染、分泌物渗出或反复发炎。

1. 无症状型

多数瘘管终身无不适,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

2. 轻微感染

局部红肿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家长需避免挤压瘘管。

3. 反复发炎

感染反复发作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疼痛流脓,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配合切开引流。

4. 复杂畸形

极少数合并听力障碍或鳃弓综合征,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瘘管切除术。

日常避免污水进入瘘管,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挑破或挤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