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可通过起病速度、病程长短、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鉴别,主要区别包括病程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程度、病理改变特点和治疗反应差异。
1、起病速度急性肾炎起病急骤,常在感染后1-3周出现症状;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血尿。
2、病程特点急性肾炎病程多在6-8周内自愈;慢性肾炎病程持续超过3个月,且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3、病理特征急性肾炎病理表现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改变;慢性肾炎则出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等不可逆病变。
4、预后差异急性肾炎预后良好,多数患者肾功能完全恢复;慢性肾炎预后较差,需长期控制血压和蛋白尿以延缓肾功能恶化。
建议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
尿毒症终末期症状主要包括少尿或无尿、严重水肿、意识障碍、心衰表现等。病情进展通常经历早期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肾衰竭期直至终末期。
1、少尿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完全无尿,伴随尿素氮、肌酐等毒素蓄积,需立即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2、全身水肿由于水钠潴留出现颜面、四肢及全身凹陷性水肿,可能并发肺水肿或脑水肿,需严格限制液体摄入并使用利尿剂。
3、神经症状表现为嗜睡、谵妄、抽搐甚至昏迷,与尿毒症脑病相关,需通过透析清除中分子毒素改善症状。
4、循环衰竭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衰表现,多因水负荷过重及尿毒症性心肌病导致,需紧急超滤脱水治疗。
终末期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家属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与症状缓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