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肾功能衰竭可通过乏力、水肿、尿量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1、乏力:早期常见非特异性表现,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的贫血有关,伴随活动耐力下降。
2、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3、尿量异常:少尿或多尿均可能发生,急性肾衰常伴尿量骤减,慢性肾衰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
4、消化症状:尿素氮等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黏膜,引发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晚期可能出现口氨味。
建议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常规,必要时完善肾脏超声或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可通过血液透析、降压药物调整、限盐饮食、血管介入治疗等方式控制。血压难以降低通常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药物抵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1、血液透析规律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改善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高血压。每周需进行3次透析,每次4小时,需配合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
2、降压药物调整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三类以上降压药。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特拉唑嗪,需根据透析方案调整用药时间。
3、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需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
4、血管介入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高血压可考虑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或动静脉内瘘缩窄术。这类治疗可改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的高血压,但需评估手术适应症。
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