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尿毒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可通过血液透析、降压药物调整、限盐饮食、血管介入治疗等方式控制。血压难以降低通常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药物抵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1、血液透析规律血液透析可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改善容量负荷过重导致的高血压。每周需进行3次透析,每次4小时,需配合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控制。
2、降压药物调整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等三类以上降压药。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特拉唑嗪,需根据透析方案调整用药时间。
3、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需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严格限制水分摄入,每日液体入量不超过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
4、血管介入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高血压可考虑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或动静脉内瘘缩窄术。这类治疗可改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的高血压,但需评估手术适应症。
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定期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慢性肾炎可能影响怀孕,具体风险与肾功能损害程度、血压控制情况、蛋白尿水平及并发症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有肾功能状态、高血压管理、蛋白尿程度、原发病活动性。
1、肾功能状态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通常可正常妊娠,但需密切监测。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流产、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风险,建议孕前评估肾小球滤过率。
2、高血压管理未控制的高血压易引发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足。慢性肾炎患者孕前应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妊娠安全药物。
3、蛋白尿程度大量蛋白尿可能加重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增加血栓风险。24小时尿蛋白超过1g者需优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停药方案,孕后改用甲基多巴等替代治疗。
4、原发病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病活动期妊娠风险较高,建议病情稳定半年后再受孕。需监测抗磷脂抗体等指标,必要时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计划妊娠前应完成肾功能评估、血压控制及免疫状态检查,孕期每4周监测肾功能和胎儿发育,避免高盐饮食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