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治疗等方式改善。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等原因引起。
1、增加喂养频次促进排便有助于胆红素排出,建议家长每2-3小时喂养一次,母乳不足时可补充配方奶。
2、蓝光照射中重度黄疸需住院进行蓝光治疗,通过光化学反应转化胆红素,治疗期间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眼部保护。
3、药物治疗严重溶血性黄疸可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苯巴比妥、茵栀黄等药物,家长需观察用药后大便颜色变化。
4、换血治疗胆红素脑病风险极高时需换血,该情况多与Rh血型不合溶血有关,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等症状。
建议家长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次数,避免自行使用中药洗浴等偏方。
小孩长第一恒磨牙可能出现低热,通常与牙龈炎症反应、免疫系统激活、局部感染或个体敏感度有关。
1. 牙龈炎症萌牙过程中牙龈组织受压产生无菌性炎症,家长可用冷敷缓解肿胀,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2. 免疫激活牙齿突破牙龈时激活免疫应答,建议家长监测体温不超过38.5℃时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
3. 局部感染萌牙期儿童常啃咬物品导致黏膜破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就医排查是否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 敏感体质部分儿童对萌牙刺激反应较强,家长需保持口腔清洁,配合医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药物控制症状。
建议家长准备磨牙棒缓解不适,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