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血常规、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
1、血常规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炎症反应,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会明显降低。
2、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镜检可见红细胞和脓细胞,细菌培养可排除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
3、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扩张等特征,腹部CT能更清晰显示肠壁水肿、积气及腹腔积液情况。
4、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病变,必要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但急性期需谨慎操作。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腹痛、血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擅自用药,检查前遵医嘱禁食,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以明确病情。
小儿急性肠炎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程度通常与感染病原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主要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高热。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常见病因,患儿多表现为呕吐后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2、细菌感染:志贺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时发热更显著,常伴有脓血便,家长需及时送医进行血便培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益生菌等治疗药物。
3、脱水发热: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时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家长需每2小时评估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按体重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必要时静脉补液。
4、并发症发热:肠源性脓毒症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持续高热,需立即住院治疗,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家长需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发热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