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恐艾症是什么疾病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恐艾症是什么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郭朝阳
郭朝阳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恐艾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感染艾滋病的过度恐惧,常见于有过高危行为或对艾滋病认知不足的人群,可能伴随焦虑、强迫行为等症状。

1、心理因素

过度关注艾滋病相关信息导致心理暗示增强,可通过心理咨询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焦虑药物。

2、认知偏差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误解,如过度恐惧日常接触传染,需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医学知识,必要时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丁螺环酮等药物干预。

3、创伤经历

目睹他人患病或经历高危行为后产生应激反应,表现为反复检测等强迫行为,可尝试暴露疗法配合氟西汀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

4、人格特质

敏感多疑性格人群更易出现病态恐惧,需进行长期心理疏导,严重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急性焦虑发作。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若出现持续躯体化反应应及时寻求精神心理科专业帮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龟头碰到了外出的衣服会得艾滋病吗

龟头碰到外出的衣服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极短且无法通过完整皮肤传播。

1、传播途径限制

艾滋病病毒需通过黏膜破损或体液交换才能传播,衣物纤维无法携带活性病毒进入尿道或伤口。

2、病毒体外存活

病毒离开人体后迅速失活,日常物品表面残留的病毒量不足以导致感染,衣物干燥环境更会加速病毒灭活。

3、皮肤屏障作用

完整皮肤具有物理屏障功能,未破损的龟头皮肤接触污染物不会发生病毒渗透。

4、感染条件缺失

实现感染需同时满足病毒活性、足够载量和侵入途径三个条件,日常衣物接触均不满足这些要求。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即可,无须过度担忧非传播途径的接触,有高危行为建议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