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道损伤出血怎么治疗

| 1人回答 | 2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道损伤出血怎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道损伤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留置导尿管、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护理等方式治疗。尿道损伤出血通常由外伤、医源性操作、尿道结石、尿道肿瘤、感染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轻度尿道损伤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禁止骑跨动作。观察排尿情况,记录尿量及颜色变化。

2、留置导尿管

中重度尿道损伤需留置导尿管引流尿液,减轻尿道压力。选择硅胶导尿管减少刺激,留置时间7-14天。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导尿管固定稳妥,防止脱落造成二次损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排尿困难,氨甲环酸注射液控制出血。感染性损伤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镇痛。

4、手术治疗

完全性尿道断裂需行尿道吻合术重建尿道连续性,术后留置导尿管4-6周。复杂性损伤可采用尿道成形术,使用自体组织或人工材料修复缺损。尿道狭窄患者可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内切开术。

5、康复护理

术后定期行尿道造影评估愈合情况,循序渐进进行排尿训练。多饮水保持尿量2000ml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3个月内禁止骑自行车、摩托车等骑跨运动,定期复查尿流率检测。

尿道损伤出血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ml,促进尿液生成冲刷尿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有助于创面愈合。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收缩运动。避免久坐、憋尿等不良习惯,出现排尿困难、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3个月、6个月需复查尿道镜确认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肝炎能引起肾结石吗

肝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肾结石,但严重肝病可能通过代谢紊乱间接增加风险,主要关联因素有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继发高尿酸血症、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代谢异常、肝肾综合征引发的电解质失衡。

1、胆汁淤积

胆道梗阻型肝病可能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增加草酸盐肠道吸收概率。需通过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排泄,配合低脂饮食。

2、高尿酸血症

肝硬化患者嘌呤代谢障碍易引发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可能沉积形成结石。可选用别嘌醇降尿酸,同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

3、药物因素

部分肝病治疗药物如利尿剂可能改变尿液成分,增加钙盐沉积风险。需监测尿常规,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4、电解质紊乱

肝肾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改变尿液酸碱度促进结晶形成。需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持水化状态。

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查泌尿系统,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及高钠饮食,发现腰痛血尿症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