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 生活急救

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应该怎么做?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应该怎么做?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镇痛、药物治疗、手法复位、手术内固定等方式处理。该部位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跌倒时手部撑地、骨质疏松、运动损伤或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

1、制动固定

使用前臂吊带或石膏托固定患肢,避免骨折端移动造成二次损伤。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线上下关节,肘关节保持屈曲90度,前臂中立位。固定期间定期检查肢体末梢血运和感觉,若出现手指苍白、麻木需立即调整固定装置。

2、冷敷镇痛

急性期48小时内对肿胀部位间歇性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可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不良反应。冷敷时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袋,防止冻伤。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等促进骨痂形成的中成药,或碳酸钙D3片补充钙质。若存在开放性伤口,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神经损伤者可加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成角畸形的稳定性骨折。在局部麻醉或臂丛阻滞下,通过纵向牵引配合端提按压矫正移位。复位后需拍摄X线确认对位对线情况,并用石膏外固定4-6周。复位过程中需避免粗暴操作导致桡神经损伤。

5、手术内固定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保守治疗失败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或髓内钉固定术。术后早期开始肩肘关节被动活动,6-8周后逐步过渡到主动功能锻炼。手术需注意保护桡神经走行区域,避免医源性损伤。

骨折初期应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肿胀,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如牛奶、鸡蛋、深海鱼等。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握拳、腕关节屈伸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通常儿童4-6周、成人8-12周可达临床愈合。若出现持续剧痛、手指活动障碍或皮肤感觉异常,需及时排除桡神经损伤或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得狂犬病会拉肚子吗

狂犬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拉肚子症状,但并非主要表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神经系统异常,部分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狂犬病毒感染后,病毒沿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过程中,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导致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轻度腹泻,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前驱期,持续2-4天后进展为典型神经系统症状。胃肠反应可能与病毒刺激神经节、应激反应或继发感染有关。

极少数情况下,狂犬病可能以胃肠症状为首发表现,尤其是儿童或免疫异常者。这类非典型病例可能出现严重腹泻伴脱水,容易误诊为胃肠炎。但此类情况较为罕见,多数患者会快速出现特征性神经系统症状如伤口周围麻木、异常恐惧感等。

若被动物咬伤后出现腹泻,需结合暴露史判断。单纯腹泻不能作为狂犬病诊断依据,但伴随发热、伤口异常感觉或精神行为改变时,应立即就医。暴露后及时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是预防关键,发病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