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 生活急救

挤压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挤压综合征的症状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徐海林
徐海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挤压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局部疼痛、肢体肿胀、皮肤瘀斑、尿量减少或酱油色尿、休克等。挤压综合征通常由肢体长时间受压导致肌肉缺血坏死,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

1、局部疼痛

受压部位出现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触摸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与受压时间和压力强度相关,可能伴随肌肉僵硬感。早期疼痛容易被忽视,但这是肌肉损伤的早期信号。

2、肢体肿胀

受压肢体在解除压力后迅速肿胀,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可出现凹陷。肿胀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液渗出导致,严重时可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3、皮肤瘀斑

受压区域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边界不清。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和肌肉内出血导致,可能伴随水疱形成。皮肤温度可能降低,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尿量减少或酱油色尿

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尿量明显减少,尿液呈茶色或酱油色。这是挤压综合征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提示已发生急性肾损伤,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5、休克

大量液体渗入受损组织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休克可能迅速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挤压综合征最危险的并发症。

发现挤压综合征症状应立即解除压力,固定受伤肢体,避免剧烈活动。迅速补充生理盐水维持循环稳定,碱化尿液有助于预防肾损伤。所有疑似挤压综合征患者均需紧急送医,进行血液净化、筋膜切开减压等专业治疗。康复期需监测肾功能,逐步恢复肢体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脏破裂的处理原则

脾脏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紧急止血、手术修复或切除、术后监测及并发症预防。

脾脏破裂多由外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或暴力撞击,也可能因脾脏肿大疾病自发破裂。患者常表现为左上腹剧痛、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急诊处理首要目标是稳定生命体征,通过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低血容量,同时影像学检查明确破裂程度。对于轻度包膜下血肿或浅表裂伤,可尝试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及腹部超声。但多数情况下需手术干预,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术中优先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异体输血需求。术后重点监测腹腔感染、血栓形成及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风险,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脾脏破裂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终身警惕发热等感染征象。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纠正贫血。术后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接触性运动,6个月后经评估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脾切除患者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就医时主动告知脾脏缺失状态。家属应学会识别腹痛加剧、高热寒战等紧急情况,及时送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