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6次阅读
夏天感冒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药物治疗、休息调整等方式治疗。夏天感冒通常由受凉、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缓解咽喉干燥。建议每日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含糖饮料刺激咽喉。
2、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冰袋冷敷额头,或温水擦拭腋窝等大血管处。家长需注意儿童不宜酒精擦浴,避免皮肤吸收。
3、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出现黄脓痰时可配合氨溴索口服液祛痰。
4、休息调整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空调直吹。感冒期间应暂停剧烈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
饮食宜选择小米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空调温度建议维持在26℃左右,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需就医。
休克型肺炎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及婴幼儿,该病起病急骤且病情危重,需立即就医。
1、老年人:老年人群因肺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感染后易进展为休克型肺炎,表现为呼吸急促、血压下降,需监护生命体征并抗感染治疗。
2、慢性病患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抵抗力弱,病原体侵袭后易诱发全身炎症反应,需控制原发病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
3、免疫低下者:肿瘤放化疗、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人群病原体清除能力差,感染后易出现脓毒症休克,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调节治疗。
4、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呼吸道感染可能快速进展为休克型肺炎,家长需警惕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及时送医抢救。
建议高危人群接种肺炎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出现发热伴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