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直径0.5厘米的输尿管结石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排出。结石能否排出主要与结石位置、输尿管条件、饮水量、药物辅助等因素有关。
1. 结石位置位于输尿管下段的结石更易排出,上段结石可能因输尿管生理狭窄增加排出难度。
2. 输尿管条件输尿管无狭窄或畸形者排出概率较高,既往有输尿管手术史者可能影响结石移动。
3. 饮水量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可增加尿流冲刷作用,有助于结石下移。
4. 药物辅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双氯芬酸钠可缓解水肿,提高排出概率。
建议增加跳跃运动促进结石移动,若出现持续腰痛、发热或血尿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
儿童包茎术后感染可能由护理不当、尿液刺激、病原体感染、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伤口消毒、抗生素治疗、局部理疗、调整饮食等方式处理。
1. 伤口消毒术后每日用碘伏溶液清洁创面,保持会阴部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感染初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细菌定植。
2. 抗生素治疗出现红肿渗液时需就医,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疼痛加剧。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或红霉素肠溶片等口服药物。
3. 局部理疗家长可用生理盐水湿敷消肿,每日2-3次,每次5分钟。配合红光照射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 调整饮食术后应多饮水稀释尿液,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建议食用西蓝花、苹果、薏仁粥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炎症反应。
家长需每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分泌物或持续红肿应立即复诊,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