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取钢板手术通常可以采用局部麻醉,但具体麻醉方式需根据手术部位、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决定。
局部麻醉适用于体表或浅层组织的钢板取出手术,例如四肢远端、锁骨等部位。麻醉药物直接注射于手术区域神经周围,可有效阻断痛觉传导。患者术中保持清醒状态,麻醉起效快且术后恢复迅速。局部麻醉对全身影响较小,适合心肺功能较差或对全麻药物敏感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操作范围局限时,医生多优先考虑局部麻醉方案。
当钢板位置较深、毗邻重要脏器或需广泛暴露时,可能需改用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例如脊柱、骨盆等部位的钢板取出,局部麻醉难以完全阻断深部痛觉。儿童或无法配合体位保持的患者,通常也需采用全身麻醉确保手术安全。麻醉医师会综合评估手术复杂度、预计出血量及患者耐受性,选择最适宜的麻醉方式。
手术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麻醉禁忌证。术后注意观察麻醉区域感觉恢复情况,避免过早活动造成二次损伤。出现异常疼痛或感觉障碍时应及时复诊,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病人需立即采取止血、补液、监测生命体征等紧急护理措施,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就医。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急症,护理核心在于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与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护理首要任务是控制出血源。外出血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四肢大出血可配合止血带使用,记录止血带绑扎时间。内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避免移动加重损伤。快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优选大静脉穿刺,晶体液与胶体液交替输注维持血压。每15分钟监测一次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意识状态与尿量变化。保持头低足高体位增加回心血量,休克体位需将下肢抬高30度。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调至6-8L/分,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所有操作需在持续心电监护下进行,记录每小时出入量,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失血性休克护理需同步进行病因处理。创伤患者需检查有无骨折端刺伤血管,内脏破裂者禁止经口进食。产科出血需持续按摩子宫,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冰盐水洗胃。输血前需交叉配血,大量输血时注意加温血液制品。休克纠正后仍需监测再灌注损伤,观察四肢末梢温度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建立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补液,维持CVP在8-12cmH2O。做好防寒保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防止外周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护理重点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急性肺水肿。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使用气垫床保护骨突部位。监测血红蛋白动态变化,输血后复查凝血功能。清醒患者给予心理支持,解释治疗措施减轻焦虑。恢复期逐步增加肢体活动,从被动关节运动过渡到主动训练。出院指导需强调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