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脏病

扩张性心脏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扩张性心脏病严重吗能治好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扩张性心肌病属于严重的心脏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扩张性心肌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病毒感染、长期酗酒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需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干预。

扩张性心肌病早期通过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患者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部分患者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重变化。

若未及时干预,扩张性心肌病可能导致不可逆心功能损害。晚期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危重情况,此时药物疗效有限,心脏移植成为唯一根治手段。合并肺动脉高压或严重瓣膜反流时预后更差,五年生存率显著降低。

确诊扩张性心肌病后应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衰加重。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急救药物应对突发状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基因筛查能查出心脏病吗

基因筛查可以辅助评估心脏病的遗传风险,但无法直接诊断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遗传因素仅是其发病机制的一部分。基因筛查主要通过检测与心脏病相关的基因变异,帮助识别个体是否携带某些遗传性心脏病的风险基因,例如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对于已明确与遗传相关的心脏病,基因筛查可以提供一定的预警信息,但心脏病的诊断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心电图等多种手段综合判断。基因筛查结果不能替代临床诊断,且其解读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1、遗传因素:基因筛查可以检测与心脏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例如MYH7基因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SCN5A基因与长QT综合征相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但并非所有携带者都会发病。基因筛查结果需结合家族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 2、生活方式:心脏病的发展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即使基因筛查显示存在遗传风险,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仍可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3、环境因素:环境污染、长期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基因筛查无法反映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个体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估。减少暴露于有害环境、学会压力管理对心脏健康有益。 4、伴随症状:心脏病患者常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基因筛查无法直接反映这些症状,需通过临床检查进一步确认。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5、综合诊断:心脏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例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基因筛查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临床诊断。医生会根据基因筛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数据综合判断。 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在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例如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运动方面,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及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措施。若基因筛查显示存在遗传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管理计划。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