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沥青中毒需立即脱离污染源并冲洗皮肤,严重者需就医进行专业治疗。处理方法主要有脱离污染环境、皮肤清洁、眼部处理、呼吸道护理、药物干预。
1、脱离污染环境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区域,避免继续吸入沥青挥发物。若衣物被污染需立即剪除,防止皮肤持续接触。高温环境下沥青释放的苯类化合物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脱离接触是防止中毒加重的首要措施。
2、皮肤清洁
用大量温水及中性洗涤剂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软化清除附着沥青。禁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擦洗,以免加速毒物吸收。皮肤出现红肿、水疱时,冲洗后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创面。
3、眼部处理
沥青溅入眼睛时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翻转眼睑彻底清除颗粒物。冲洗后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角膜损伤者需急诊眼科处理。延迟处理可能导致结膜充血、角膜上皮脱落。
4、呼吸道护理
吸入沥青烟雾后出现咳嗽、胸闷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缓解气道炎症,伴有呼吸困难者需行胸部CT评估肺损伤程度。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肺炎,需机械通气支持。
5、药物干预
皮肤灼痛可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系统性症状如头痛呕吐时静脉滴注甘露醇脱水。肝功能异常者需注射谷胱甘肽,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时使用亚甲蓝解毒。所有药物均需在急诊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沥青中毒后48小时内需密切观察体温、尿量及意识状态,居家护理期间保持创面干燥清洁。恢复期多饮水促进毒素排泄,避免日光直射处理过的皮肤区域。从事沥青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护目镜及防毒面具,工作后及时清洗暴露部位。出现视物模糊、持续呕吐或皮疹扩散等恶化表现时,须立即返院复查。
小孩脓毒症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病情进展快且可能危及生命。脓毒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表现,主要与细菌感染、免疫缺陷、创伤感染等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或烦躁、皮肤瘀斑等。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脓毒症在儿童中病情发展往往比成人更迅猛。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容易发生全身炎症风暴,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障碍。临床常见由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引起的原发感染灶扩散至血流,若未及时干预,6-12小时内可能进展为脓毒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异常升高或降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显著增高,血培养阳性可明确病原体。
部分特殊病例可能表现为非典型症状。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可能仅出现体温不稳、喂养困难等轻微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发热反应可能不明显,但存在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类隐匿性脓毒症更容易延误诊断,需通过血清乳酸检测、炎症指标动态监测来早期识别。某些遗传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可能反复发生脓毒症,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
患儿确诊后需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压,并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美罗培南注射液等。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尿量及皮肤温度变化,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