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月经不调通常需要查激素六项,有助于明确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异常等病因。激素六项检查主要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睾酮和泌乳素,可评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状态。
激素六项检查适用于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或闭经等情况。若月经推迟超过7天、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或经期持续超过8天,建议进行该项检查。检查需在月经第2-5天采血,此时结果最能反映基础激素水平。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停用激素类药物至少1个月。
部分月经不调可能由激素异常引起,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睾酮升高、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值异常;高泌乳素血症可出现泌乳素水平显著增高;卵巢早衰则体现为促卵泡生成素超过40IU/L。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疾病等也可能干扰检查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测综合判断。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避免过度节食或肥胖。若确诊内分泌疾病,需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溴隐亭片等药物调节,并定期复查激素水平。长期月经紊乱者应排查子宫内膜病变风险,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
女性会阴部位皮肤娇嫩,保持清洁干燥、选择温和护理产品、避免过度清洁、穿着透气衣物以及注意性生活卫生是日常护理的关键。会阴部皮肤颜色存在个体差异,粉嫩色泽通常属于正常生理表现。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清洗时避免使用沐浴露直接接触黏膜部位。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的内衣裤,潮湿环境易引发真菌感染。
优先选用pH值4.5-5.5的弱酸性女性专用洗液,如妇炎洁草本护理液。避免含皂基、香精的普通沐浴露,这些成分可能破坏会阴部弱酸性环境。月经期可适当增加清洗频次,但不应使用阴道冲洗器。
会阴部皮肤存在自我保护机制,频繁使用消毒湿巾、强力清洁剂会导致菌群失衡。正常情况下无须使用抑菌洗剂,出现瘙痒异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真菌感染。
选择纯棉或莫代尔材质的内裤,避免化纤面料造成的摩擦和闷热。每日更换内裤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不穿丁字裤等过紧款式。夜间睡眠时可选择裸睡或穿宽松睡裙保持通风。
性行为前后双方都应清洁外生殖器,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摩擦损伤。避孕套能有效隔离病原体,事后及时排尿并清洗。避免月经期同房,防止经血逆流增加感染风险。
日常应观察会阴部是否有红肿、异常分泌物或持续瘙痒,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细菌性阴道炎(甲硝唑栓可治疗)或外阴湿疹(氢化可的松软膏可缓解)。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包括HPV筛查和阴道微生态检测。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维持泌尿生殖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