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名词解释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名词解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武恩翠
武恩翠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技师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但也可能发生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飞沫传播。引起该病的主要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手足口病多见于春夏季,病程一般为5-7天,大多数患者可自行康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或心肌炎。
1、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是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感染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如唾液、鼻涕、粪便或被污染的物品传播,飞沫传播也是重要途径。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同时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的聚集也会增加传播风险。
2、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
手足口病以轻度发热和口腔溃疡为早期症状,随后可能在手掌、足底或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疹或水疱。这些症状通常不伴随剧烈疼痛,但口腔内的溃疡会导致进食和饮水困难。尽管大多数病例属于轻症,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或心肌炎,需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发现孩子高热不退、嗜睡、呕吐或抽搐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3、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为主,帮助患者缓解不适并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针对高烧可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口腔溃疡疼痛可使用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若感染导致喉咙继发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饮食建议:孩子在患病期间应多喝温水,饮食以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佳,可选择米汤、稀饭、果蔬泥等,避免热、辣、硬等刺激性食品。
局部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疹或水疱,避免因为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
4、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水洗手,避免病菌传播。
避免接触:手足口病高发期,应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或共用个人物品。
环境消毒:家庭中经常用的玩具、杯子、毛巾等应定期用消毒液清洁。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控的疾病,及时发现症状并正确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风险。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并在症状加重时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孩发烧抽搐怎么急救

小孩发烧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降温、观察记录、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烧抽搐通常由高热、感染、电解质紊乱、脑部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通畅:将孩子平躺,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解开衣领,确保呼吸顺畅。避免强行按压或摇晃孩子,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2、防止受伤:移开周围尖锐或硬物,避免抽搐时磕碰。用软垫保护头部,避免撞击。不要试图用物品塞入口中,以免损伤口腔或牙齿。 3、降温处理:用温水擦拭孩子身体,尤其是腋下、颈部、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4、观察记录:记录抽搐的持续时间、表现和频率,以便医生诊断。注意孩子的意识状态、呼吸和面色变化。若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 5、及时就医:抽搐停止后,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脑电图等检查,并根据情况开具退烧药或抗惊厥药物。 饮食上,孩子发烧期间应多喝水,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粥、汤等。运动方面,发烧期间需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护理时,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