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小孩脐疝可通过保守观察、加压包扎、手法复位、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脐疝通常由先天性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
1、保守观察一岁以内婴幼儿脐疝多数可自愈,建议家长每日检查疝囊大小变化,避免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行为。
2、加压包扎使用脐疝带或硬币加压包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需每日检查皮肤状况,防止局部压迫导致皮肤破损。
3、手法复位疝内容物嵌顿时需由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家长发现患儿哭闹不安伴呕吐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推压疝囊。
4、手术治疗两岁以上未自愈或疝环直径超过两厘米需行脐疝修补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传统缝合修补和腹腔镜修补两种。
日常注意保持患儿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咳嗽或哭闹,穿戴宽松衣物减少局部摩擦,定期儿科随访评估恢复情况。
儿童发热38℃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中暑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儿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每4小时更换一次。
2、药物退热:体温超过38.5℃时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给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3、补充水分:家长需每半小时给儿童补充温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果汁,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防止脱水加重发热。
4、调节环境:保持室温22-24℃,减少衣物覆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发热期间家长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
若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抽搐、嗜睡、皮疹等症状,家长须立即携带儿童就医。发热期间可适量食用苹果泥、小米粥、冬瓜汤等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