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可能由遗传因素、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建议家长及时进行基因检测,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肌炎: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损伤可能诱发室速,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家长需观察患儿活动耐力,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使用辅酶Q10、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药物。
3、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结构异常如法洛四联症可能干扰电传导。患儿可能出现口唇青紫、蹲踞现象,需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术前可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4、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多与腹泻、呕吐相关。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患儿出现持续心悸、晕厥需立即就医,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监测病情变化。
被人咬伤通常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唾液传播,人类咬伤传播概率极低,但需根据伤口情况判断是否需破伤风疫苗或抗感染处理。
1、传播途径差异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犬科、猫科等动物咬伤传播,人类口腔携带病毒概率极低,目前全球无确切人传人病例报告。
2、伤口处理重点被人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深部伤口或口腔接触破损皮肤时,需评估破伤风免疫状态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或咬伤者存在传染病风险,应及时就医。日常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引发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