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胆囊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胆囊炎通常由胆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选择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急性发作期需禁食,缓解期可少量多餐。
2、药物治疗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山莨菪碱缓解胆绞痛,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淤积。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内镜治疗对于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
4、手术治疗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的胆囊炎建议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可彻底解决胆囊炎症问题。
胆囊炎患者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假膜性肠炎可能引起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1. 腹泻假膜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水样或黏液样腹泻,可能伴有恶臭,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
2. 腹痛患者常出现下腹部绞痛或压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严重时腹痛持续存在。
3.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提示可能存在全身炎症反应。
4. 脱水频繁腹泻可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
假膜性肠炎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