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积水怎么办

| 1人回答 | 9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积水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需紧急就医处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脑室穿刺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脑脊液分流术、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通常由血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等因素引起。

1、脑室穿刺引流术

急性脑积水时需紧急行脑室穿刺引流,通过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降低颅内压。该操作可快速缓解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同时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挛风险。术后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警惕感染或再出血。

2、腰大池引流术

适用于出血量较少且病情稳定的患者,通过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该方法能降低颅内压并促进血性脑脊液清除,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诱发脑疝。引流期间需保持平卧位,每日控制引流速度在安全范围。

3、脑脊液分流术

慢性脑积水患者可能需要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多余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吸收。手术需植入分流管系统,术后需定期复查分流管功能,防止堵塞或感染。部分患者可能需调整分流阀压力以适应个体需求。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乙酰唑胺减少脑脊液分泌。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适用于活动性出血,镇痛药物缓解剧烈头痛。所有药物均需在神经外科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5、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认知训练、吞咽训练等。针对遗留的步态障碍、尿失禁等症状进行针对性康复,高压氧治疗可能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定期评估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饮食宜选择低盐高蛋白流质食物,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波动。恢复期应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脑室变化,警惕迟发性脑积水。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变化,出现嗜睡、呕吐等症状需立即返院就诊。长期随访中需关注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有效时间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有效时间通常为伤后24小时内开始,最佳治疗窗口期为伤后6小时以内。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浓度、改善脑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方式发挥作用。 1、治疗机制: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分压,使氧气更容易渗透到受损脑组织中,改善局部缺氧状态。高压氧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减轻脑水肿,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脑功能恢复。 2、治疗时机:脑外伤后24小时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最佳,尤其是伤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早期治疗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超过24小时治疗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3、治疗频率:通常采用每天1次,每次90分钟的治疗方案。治疗压力为2.0-2.5ATA,吸氧时间为60分钟。一般连续治疗10-2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进行多个疗程治疗。 4、适应症选择:高压氧治疗适用于轻中度脑外伤患者,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于重度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需结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 5、注意事项:治疗前需进行详细评估,排除禁忌症。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氧中毒、气压伤等并发症。治疗后需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需配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等,有助于促进神经修复。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