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小儿肾积水的危害有多大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肾积水的危害有多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肾积水可能引发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统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危害,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肾积水通常由先天性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积水量及病因评估危害程度。

1、肾功能损害

长期肾积水会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压迫肾实质造成肾单位萎缩。轻度积水可能仅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重度积水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患儿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表现,需通过超声和肾功能检查评估损害程度。临床常用呋塞米片、肾衰宁片、金水宝胶囊等药物辅助治疗。

2、反复泌尿感染

尿流不畅易滋生细菌,引发肾盂肾炎或膀胱炎。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感染反复发作会加重肾脏瘢痕形成,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同时需解除梗阻因素。

3、生长发育受限

慢性肾功能不全会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出现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等表现。需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蛋白粉等营养支持。

4、高血压风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儿童血压超过同龄人第95百分位即需干预。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脑血管损害,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等。可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降压药物,但需优先处理原发病因。

5、急性肾功能衰竭

严重双侧梗阻或孤立肾积水可能突发无尿、电解质紊乱,需紧急解除梗阻。患儿可能出现水肿、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尿毒症症状。此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或手术引流,常用腹膜透析液、注射用托拉塞米等药物支持。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日常需保证适量饮水但避免过量,注意会阴部清洁。出现排尿异常、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擅自使用利尿剂或抗生素。对于轻度肾积水患儿,建议每3-6个月随访一次,重度积水需根据医嘱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肾病综合症多久转阴性

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转阴时间通常为1-4周,具体与病理类型、治疗反应及并发症有关。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在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约80%病例在1-2周内可见尿蛋白显著减少。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敏感,部分患儿用药3-7天尿检即转阴,但需持续用药维持疗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理类型可能需延长至2-4周方显效,期间需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治疗初期每日检测晨尿蛋白,转阴后改为每周复查,同时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及血清白蛋白回升速度。合并感染或血栓形成会延缓转阴进程,需同步控制并发症。

复发型病例转阴时间可能延长,频繁复发者需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耐药型肾病需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调整方案后转阴时间可能达4-8周。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转阴困难,多数需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期间须维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预防接种需推迟至病情稳定后。尿蛋白持续阳性超过8周需重新评估诊断与治疗方案。

建议家长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及水肿程度,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滤过。恢复期仍须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若出现眼睑浮肿或尿量骤减应及时复诊,不可自行调整激素用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