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看懂血常规的方法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看懂血常规的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潘周辉
潘周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看懂血常规需要关注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
1、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变化常提示感染或炎症。白细胞升高可能由细菌感染、应激反应等引起,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有关。结合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分类计数,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2、红细胞:红细胞携带氧气,其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反映贫血程度。红细胞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增多可能与慢性缺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有助于鉴别贫血类型。
3、血小板:血小板参与凝血过程,其数量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增多可能与炎症、肿瘤、脾功能亢进有关。结合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指标,可辅助判断病因。
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反映血液浓缩程度,升高可能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有关,降低常见于贫血、出血等情况。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评估贫血程度和类型。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该指标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可能与巨幼细胞性贫血有关,降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结合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可辅助诊断贫血类型。
饮食方面,建议多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有助于改善贫血。运动方面,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但严重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点、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血液系统疾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儿童

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儿童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较为常见,建议家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发热

发热是儿童白血病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能与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患儿可出现反复低热或高热,体温波动在37.5-39摄氏度之间,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家长需注意观察发热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2、贫血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关。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生长发育迟缓,血红蛋白水平多低于90克每升。家长应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

3、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与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有关。轻微碰撞即可出现大片瘀斑,刷牙时牙龈渗血不易止住。家长需避免患儿剧烈运动,选用软毛牙刷,观察出血频率和程度变化。

4、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多见,表现为无痛性、质地较硬的包块,直径常超过1厘米且持续增大。这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淋巴组织有关,触诊时淋巴结活动度差,一般不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5、骨关节疼痛

骨关节疼痛多发生在四肢长骨和脊柱,呈持续性钝痛或夜间加重,与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增殖压迫有关。患儿可能出现跛行、拒绝行走等表现,疼痛部位通常不伴有红肿热感,普通止痛药物效果有限。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保持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避免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等危险因素。若发现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须立即前往儿科或血液科就诊,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