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胃镜能检查胃底静脉曲张。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黏膜的静脉曲张程度和范围。
胃底静脉曲张多由门静脉高压引起,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时,医生通过内镜可清晰看到胃底黏膜下迂曲扩张的静脉,呈蓝色或紫红色,严重时可能出现红色征或出血点。胃镜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评估曲张静脉的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胃镜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止血治疗,如发现活动性出血,可立即采取套扎、硬化剂注射等措施。
对于疑似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建议完善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日常需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限制钠盐摄入,禁止饮酒。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就医。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静脉曲张变化情况。
克罗恩病患者在没有活动性炎症或感染的情况下一般可以拔牙,但若处于疾病活动期或合并口腔感染时通常不建议拔牙。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能因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或肠道菌群失衡诱发,拔牙前需综合评估病情。
克罗恩病稳定期的患者拔牙风险相对较低。此时肠道炎症控制良好,全身免疫状态相对平稳,口腔手术不会显著加重肠道病变。但需提前告知牙科医生病史,术前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因部分患者可能因营养不良或药物影响存在凝血异常。术后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需评估肾上腺皮质功能,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疾病活动期患者拔牙可能诱发全身炎症反应。此时肠道黏膜存在溃疡、出血等病变,拔牙创口愈合能力下降,且感染风险增加。若同时合并口腔脓肿或牙龈炎,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加重肠道炎症。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或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的患者,需特别警惕术后感染。此类情况建议先控制原发病,待病情缓解后再考虑择期拔牙。
拔牙前后应密切监测体温、口腔创面及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创面渗血或腹痛腹泻加重时需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低渣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定期随访消化内科和口腔科,通过肠镜和血液检查评估疾病活动度,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口腔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