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血管抑制性晕厥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管抑制性晕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邵自强
邵自强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血管抑制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常见诱因包括疼痛刺激、情绪紧张、长时间站立等,主要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伴血压下降,多数可自行恢复。

1、诱因触发

剧烈疼痛或恐惧时,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引发血压骤降。建议立即平卧抬高下肢,避免摔倒造成二次伤害。

2、体位因素

长时间站立使血液淤积下肢,回心血量减少。日常应避免突然体位改变,久站时通过踮脚运动促进静脉回流。

3、脱水状态

高温环境或饮水不足导致血容量降低。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屈昔多巴、米多君等血管活性药物。

4、基础疾病

可能与心律失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常伴心悸、出汗等前驱症状。需完善动态心电图评估,严重者可考虑心脏起搏器治疗。

发作后应保持环境通风,监测血压心率变化,日常避免已知诱因,规律进行倾斜训练有助于改善血管调节功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腿抖控制不住怎么回事

腿抖控制不住可能由生理性震颤、缺钙、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干预、补钙、神经调节、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震颤:

过度疲劳或紧张时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抖动,建议减少咖啡因摄入并保证充足睡眠,无须特殊治疗。

2、缺钙:

低钙血症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小腿抽动或颤抖,可通过补充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配合食用牛奶、豆制品改善。

3、帕金森病:

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有关,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伴运动迟缓,可使用左旋多巴、普拉克索、恩他卡朋等药物控制症状。

4、特发性震颤: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见手部或头部抖动,饮酒后症状暂时减轻,盐酸普萘洛尔、扑米酮等药物可降低震颤幅度。

日常避免情绪激动,震颤持续加重或伴随僵硬症状时需尽早就医排查神经系统病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