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尿频尿多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频尿多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频尿多可能由饮水量过多、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饮水量过多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摄入利尿饮品会导致尿量增多,属于生理性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加但单次尿量正常,无排尿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建议记录每日饮水量,避免睡前两小时过量饮水,限制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的摄入。

2、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引起尿急、尿频,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膀胱感觉过敏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突发强烈尿意,常伴随尿失禁。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配合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3、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或膀胱时,炎症刺激会导致排尿频繁且尿量减少,多伴有排尿灼痛、尿液浑浊。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可能与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下降有关。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保持1500毫升以上。

4、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增大会压迫尿道,引起夜尿增多、排尿费力等症状。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变化、细胞增殖失衡有关。轻中度患者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严重排尿困难者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5、糖尿病

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表现为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尿糖检测呈阳性。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糖尿病肾病。需通过血糖监测、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同时限制高糖饮食,每餐搭配足量膳食纤维。

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行为,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出现血尿、发热或腰背部疼痛需立即就医。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每日排尿次数、尿量及伴随症状,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长期症状未缓解者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或泌尿系统超声排除器质性病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岁宝宝尿频每次一点点

4岁宝宝尿频每次一点点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疾病有关。尿频通常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但单次尿量减少,建议家长观察排尿频率、尿液性状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 生理性因素

天气寒冷、饮水过多或摄入含咖啡因饮料可能导致暂时性尿频。孩子因玩耍憋尿后突然放松、心理紧张(如刚入园)也可能出现排尿习惯改变。建议家长记录孩子24小时饮水量与排尿次数,避免过度提醒排尿造成心理压力,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可能与细菌上行感染、会阴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鼓励孩子多喝水冲刷尿道。

3. 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可能导致尿频尿急,日间排尿可达10-30次,常突发强烈尿意。可能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有关,需尿动力学检查确诊。建议家长采用定时排尿训练,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托特罗定口服溶液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4. 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儿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伴体重下降,因血糖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需检测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确诊后需胰岛素治疗。家长需监测孩子三餐进食量与血糖变化,避免含糖饮料,随身携带应急糖果预防低血糖。

5. 神经性尿频

心理应激如家庭变故、入学适应等可能引发排尿习惯改变,表现为清醒时尿频但夜间正常,排尿量少且无疼痛。建议家长减少对排尿行为的过度关注,通过游戏疏导焦虑,必要时可配合小儿推拿或心理干预。

家长需注意孩子排尿时是否有疼痛表情、尿液是否浑浊带血,记录每日排尿日记(时间、尿量、伴随症状)。保持每日饮水量1000-1500毫升,避免穿紧身裤,睡前2小时限制饮水。若尿频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儿科或泌尿外科,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日常可鼓励孩子彻底排空膀胱,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会阴,预防细菌感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